近年来,高淳法院以被市中院确定为“建立家事审判要素式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试点为契机,以“家事e法庭”为抓手,全力打造家事矛盾纠纷化解诉前诉后全贯通、线上线下全融合、内网外网全互联的新型家事审判诉调对接模式。
创新“要素式”模式绘就诉调对接“施工图”
1.制作一个表格
探索不重复询问事实、不反复变更诉请、不拉长审理时间的“一站式”家事纠纷要素采集方式。结合离婚、继承两类高频家事案件审理实际,提炼一般须查明的法律事实和争议焦点,自主设计分类型《要素采集表》,方便法官、调解员快速掌握当事人的人身关系、财产情况,尽早固定当事人间的矛盾焦点。
2.出台一份指引
针对诉调对接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不足问题,出台《家事纠纷要素式诉调对接工作指引》。围绕实质化解、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等几个方面,具体细化为18条条目式操作规范,促进家事纠纷要素式诉调对接在程序安排、效力确认、法律指导等方面的有机衔接。
3.整合一个团队
在诉调对接中心设立婚姻家庭案件调解室,组建“四员一体”速裁团队。家事案件先由速裁法官指导调解员、事务助理开展诉前调解,进行无争议事实记载。调解成功的,依当事人申请及时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及时立案受理,借助要素式信息采集表,实现诉调无缝对接。
依托“家事e法庭”激活家事解纷“源动力”
1.广借科技外力
围绕家事纠纷化解特设“家事e法庭(新城社区站)”,将法院家事纠纷领域的专业资源前移至基层,推进家事纠纷多元化解。依托“家事e法庭”开展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庭审直播、发布典型案例等,融合社会多元化资源,推动未成年人“线上+线下”立体化保护,获评网络领域省级“青少年维权岗”。
2.汇聚专业合力
打造“驻庭法官+庭务主任+调解员”运行模式,实现“简单纠纷就地调、复杂纠纷指导调、涉诉纠纷邀请调”三段式处置,为基层解纷注入法治力量。依托“家事e法庭”, 建立“诉前联调+诉中调解+诉后回访帮扶”无缝衔接的家事纠纷调解机制。
3.深挖研学潜力
注重信息化应用,依托“家事e法庭”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模式,提升学习质量。大兴调查研究,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中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撰写的《家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路径之探析》等7个课题分别荣获国家、省、市、区级奖项。承办的一起案件入选南京法院2023年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结合幼童攀爬超市柜被砸案、未成年人违规骑行电动车交通事故案等工作实际向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切实将行之有效的调研成果反哺于司法审判实践。
浇灌“金花向阳”延伸实质化解“新防线”
1.深化“1+N”格局
推动建立“1个专业力量+N个基层力量”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联合体,全面整合司法、行政、社会等家事解纷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升级少家审判综合中心,先后在辖区淳溪街道北漪社区、固城街道漕塘村等基层组织成立家庭教育促进法培训基地,挂牌高淳区“苏童成长”践习基地,实现服务阵地有形化。
2.裂变“八位一体”子机制
建立健全“金花向阳”行动长效机制,牵头成员单位出台《关于依托“家事e法庭”进一步推进家事纠纷多元化解行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家事纠纷联合调处、在线诉讼、家事调查、“一站式反家暴”、家庭教育干预、信息共享、宣传培训等“八位一体”子机制,充分发挥各单位职能优势,释放线上线下耦合效能。
3.延伸“滴灌式”服务
组建淳法“8090”宣讲团,打造群众“点单”、宣讲团“接单”、宣讲员“送菜”的精准司法服务模式。选取涉老、涉妇女儿童等典型案例,结合本地民俗文化,用高淳案例讲高淳法治故事,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今年以来,开展“法”进校园、“云游法院”、庭审观摩、巡回审判等各类活动77次。利用“两微一端”“家事e法庭”等线上普法载体,定制妇女、儿童、家庭等“普法套餐”,覆盖近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