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淳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邻里刑事案件“小切口”,将轻罪治理和基层治理相结合,积极探索刑事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逐步形成“精准识别+立体调和+动态跟踪”刑事和解三步工作法,有效化解矛盾,促进案结事了人和,推动轻罪治理成效更多地惠及社会。
精准识别 把好案件入口关
严格审查案件适用范围,评估案件危害程度,优先将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被告人认罪悔罪态度诚恳的案件纳入考量,避免对所有刑事案件“一和了之”。
挖掘案件背后深层矛盾,通过庭前阅卷、组织涉案人员沟通,对接案件承办人员等方式,深入了解案件背景、矛盾根源及双方真实意愿,初步评估是否存在和解基础。

经筛选与评估,对符合条件的案件,综合考量和解可能性及潜在风险,兼顾刑事和解的规范性与公正性,形成基本工作框架,为后续纠纷化解奠定坚实基础。
立体调和 搭建沟通连心桥
构建刑事和解案件解纷“空间坐标轴系”,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平台精准匹配解纷资源,形成“法官引导+多方协同+亲友助力”解纷模式。

承办法官围绕争议焦点、赔偿标准、情感修复等核心问题释法明理,消解各方对立情绪,绘制解纷横坐标。
依托“8+2+N”多元解纷机制,整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基层力量协同解纷,发挥基层组织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绘制解纷纵坐标。
邀请人民调解员、当事人亲友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发挥其专业优势和情感纽带作用,绘制解纷竖坐标。

坚持法律原则与公序良俗相结合,“量体裁衣”制定矛盾化解方案,寻求各方权益“最大公约数”,力促邻怨消弭。
2020年以来,共审理因邻里纠纷等矛盾激化引发的刑事案件49件,成功促成其中46件达成刑事和解,占比93.88%,服判息诉率达100%。
动态跟踪 巩固成效防反弹
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确保和解效果持续稳定。对达成的和解协议依法予以审查确认,并督促义务方按时履行赔偿等义务,确保被害人权益及时得到兑现。

对分期履行、涉行为履行的案件建立动态台账,定期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了解履行进展,防止产生次生纠纷。
对履行完毕的案件,特别是对被害人生活、心理造成较大影响的,联合网格员定期回访,了解各方思想动态及邻里相处情况,对确有困难的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必要帮扶,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近年来,高淳法院达成和解的邻里刑案协议自动履行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