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青年干警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高淳法院组织青年干警到信访一线进行轮岗锻炼。他们在听民心、解民忧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为此,高淳法院推出【我的接访初体验】专栏,分享他们的接访感悟。

执行局 樊勇
接访工作绝非简单的事务性接待,而是连接司法权威与群众期盼的重要桥梁,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句专业解答,都直接关系到司法公信力在群众心中的具象化传递。作为执行干警,在接访实践中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兑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益,承载的是对群众急难愁盼的及时回应。面对群众的焦虑与疑问,单纯的流程告知远远不够。唯有认真倾听其真实困境,用“百姓话”解读执行程序中的专业术语,把“为什么执行难”“下一步怎么做”讲清楚、说明白,才能有效缓解群众的不安情绪。未来,我会始终以耐心疏导群众情绪,以细心梳理案件症结,以责任心推动问题解决。

执行局 杨志
信访窗口直面群众急难愁盼,是司法工作的“晴雨表”。作为青年干警,参与信访接待既是履职尽责,也是锤炼群众工作能力的宝贵机会。调整心态、转变思维是做好信访工作的第一步,跳出“就事论事”的单一思维,学会从群众诉求中梳理问题根源,用同理心感受群众处境,才能搭建起司法与群众间的信任桥梁。今后,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与担当,在工作中不断锤炼本领,让公平正义不仅写在判决书里,更能实实在在落在百姓的心坎上。

法警队 史肖鹏
接访不仅是程序性接待,更是情感疏导与法律释明的综合考验。这次经历给了我两点深刻启发:一是耐心倾听是化解矛盾的起点。面对群众激动的情绪,放慢语速,引导其逐层陈述,把关键信息一一记下,从中梳理出案件堵点,让群众真切感到被尊重和关心;二是释法说理需兼顾专业与温度。用群众听得懂的俗语、举身边类似的案例,把生硬的法条翻译成生活语言,讲清法律逻辑,既安抚情绪,也消弭误解。今后,我将不断在一线实践中积累经验,主动打破“书本思维”,练就能“解法结、更解心结”的真本领。